中国人民银行公告〔2018〕第9号
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8年6月28日发行中国书法艺术(篆书)金银纪念币一套。该套金银纪念币共5枚,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,银质纪念币4枚,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。
一、纪念币图案
(一)正面图案。
该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金文“中国”字样衬以青铜器装饰纹样,并刊国名、年号。
(二)背面图案。
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商代众人协田卜骨刻辞及其“协田”字样与“中国书法艺术”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,并刊“中国书法艺术·商·众人协田卜骨刻辞”字样及面额。
150克长方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西周大盂鼎铭文及其“匍有四方”字样与器物局部、“中国书法艺术”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,并刊“中国书法艺术·西周·大盂鼎铭文”字样及面额。
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西周虢季子白盘局部铭文及其“万年无疆”字样与器物局部、“中国书法艺术”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,并刊“中国书法艺术·西周·虢季子白盘铭文”字样及面额。
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先秦石鼓局部文字及其“吾车既好”字样与器物局部、“中国书法艺术”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,并刊“中国书法艺术·先秦·石鼓文”字样及面额。
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秦代泰山刻石局部文字及“金石”字样、“中国书法艺术”篆刻钤印等组合设计,并刊“中国书法艺术·秦·李斯·泰山刻石”字样及面额。
二、纪念币规格和发行量
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,含纯金8克,直径22毫米,面额100元,成色99.9%,最大发行量10000枚。
150克长方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,含纯银150克,规格80毫米×50毫米,面额50元,成色99.9%,最大发行量5000枚。
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(3枚),含纯银30克,直径40毫米,面额10元,成色99.9%,最大发行量3×20000枚。
三、该套金银纪念币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,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。销售渠道详见中国金币网(www.chngc.net)。
2018年6月26日
中国书法艺术(篆书)金银纪念币题材背景
中国的汉字从图画、符号到创造、定型,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,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。中国书法是在汉字信息传播过程中,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,融入人们对自然、社会、生命的思考,表现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、人格精神和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。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发展而演变,最早的汉字可追溯至商代的甲骨文。在其后的朝代更迭中,汉字的书写记录功能发展成为具有审美功能的书法艺术,并依次演进形成了篆、隶、草、行、楷五种书体,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中可谓独树一帜。2009年9月中国书法申遗成功,列入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文化底蕴极为深厚,始终伴随在中华民族的诞生、发展、成熟与兴盛的各个时期。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至今经久不衰,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,也是全人类民族文明的伟大见证。中国书法也是世界公认的历史最为悠久,并极具鲜明民族特征和深厚美学意蕴的艺术种类,是世界上唯一最具抽象意味、最具实用功能的视觉艺术。书法艺术将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,被历朝历代高度重视和推崇,从而连绵不绝地发扬和传承。从古至今,我国涌现出无数的书法大家,国宝级的书法作品遍布世界各大博物馆。书法艺术具备理论深厚、书体完备、传承有序、风格众多、内涵深厚、影响深远等典型特征,是一座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丰碑。
为弘扬中国书法艺术,展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,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保护工作,中国人民银行计划于2018年开始发行中国书法艺术系列金银纪念币,该项目将以中国书法演变进程:即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五种字体为表现内容,分五年连续发行,每组五个规格。全系列纪念币通过方寸币面所展现的不仅是单纯的书法造型艺术,而是深层的中国汉文化发展史,折射出中国古文字学、金石学、美学的博大与深厚。随着各组纪念币的逐年发行,中国古代经典书迹将得以精彩再现,中国金银币设计师将以此为载体,力求以点带面地不断呈现中华民族汉字演变与发展,使书法艺术爱好者和钱币收藏者感受不同书体的独特艺术魅力,在浮雕的起伏之间感知书法巨匠们的精神世界。
这是我国第一次发行以书法艺术为表现主题的金银纪念币。作为该系列的首套纪念币,中国书法艺术(篆书)金银纪念币定于2018年6月28日发行。该套纪念币共5枚,其中8克金币1枚、150克银币1枚,30克银币3枚,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。该套纪念币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,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。
中国书法艺术(篆书)金银纪念币项目的发行,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定树立文化自信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深入持久地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实际体现。随着新时代的全面发展,中国人民银行以发行贵金属纪念币的形式,对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和普及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书法,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国声音,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用,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